【生活進行式】林逸欣/送給孩子一生受用的禮物──分享力(聯合報)
改變世界的溫柔力量
這個世代,少子化讓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眼中的王子公主,普遍關注教育的結果,就是送小孩去學習各種才藝、加強國英數理以免輸在起跑點。不過,服務於物資共享平台的我,在一次會員訪問中,從一位媽媽身上看到有一種學校沒有教的重要能力--分享力,是我們在日常中就可以教給孩子的。分享力,不僅是改變世界的溫柔力量,面對自然資源即將耗竭的未來世界裡,或許還能為孩子找到安身立命又發揮影響力的生活方式。
Lisa是一位平凡的媽媽,在一所國小任行政職,目前留職停薪,專心照顧兩歲多的兒子「弟弟」。Lisa並無宗教信仰,但偶爾會購買物品捐助公益團體,在一次閱讀南懷瑾大師的文章後,她被深深打動,想著「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會做好事,即使很惡的人也一定做過一件好事,但要堅持每天做,很難!」思考自己若天天買物品捐贈,開銷不小,郵資又很貴,確實難以堅持;那麼,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平台,可以把家裡用不著的東西送出去,對方又願意付運費呢?
宇宙很快回應了她的訂單,兩天後,她找到一個叫「贈物網」的免費物資共享平台,上面鼓勵延續物命,還規定所有的贈送和索取都必須是無條件的。抱著實驗的心情,她翻出家裡瓶瓶罐罐的食物刊登上去,沒想到一兩天就送出了,還收到對方給予的感謝回饋。此後,她堅持一天送出一件物品,並笑稱自己在耕耘一塊福田,希望能留給下一代。
分享包括給予和接受
Lisa刻意讓兩歲多的弟弟參與「送禮物給陌生人」的過程。包裝的時候,調皮的兩歲寶寶在一旁哭鬧,Lisa就會對他說:「媽媽要把這個東西打包,打包的時候你要乖乖才會包得漂亮,別人收到的時候才會驚喜:『哇,怎麼有禮物!』」雖然弟弟才兩歲三個月,但他已經知道什麼是打包、寄禮物。而每當Lisa獲贈陌生人的閒置物品時,也會帶著他前去領取,小傢伙就會指著櫃子說:「媽媽有禮物!」
弟弟其實還不太會說話,但是「寄禮物」、「美廉社」、「要去掌櫃」(贈物網配合的物流商掌櫃大多設櫃在美廉社裡),已經變成他最常脫口而出的詞彙。當Lisa包禮物的時候,弟弟會拿著媽媽在贈物網索取來的兒童剪刀,在一旁作勢幫忙;當Lisa一聲令下:「要去寄禮物囉。」他就會趕快準備好,興奮地等在門口。
Lisa已經決定要在弟弟上小學、理解能力更好的時候,向他解釋什麼是無條件的付出,還有給予和接受的智慧--若只有給予,沒有接受,無法形成一個循環,就像陰與陽的能量必須並存,因此Lisa認為分享包括給予和接受,培養孩子具備這兩項能力,是她能給予弟弟人生最珍貴的禮物。
分享,是一種心靈豐盛的表現,善循環的能量最終會加乘回歸到自己身上。我們無法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,也無法給予他想要的一切,但「分享力」會是他們一生都受用的禮物。